「回身之地 — 1980年代以來的新加坡行為藝術」為立方7F策展實驗計畫「扭轉盒子系列」(Twisting theCube Series)迷你展的第三場,邀請到駐台新加坡籍藝術家李嘉昇策劃,展覽精要介紹了新加坡八零年代至今的行為藝術發展,透過各種文獻資料,呈現新加坡的歷史、藝術家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各方面的社會元素,如何形成新加坡獨有的行為藝術脈絡。展覽於2023年4月15日開幕,展至6月17日止,展期間,將有兩場影片放映會,此外,李嘉昇將於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主辦為期兩天的現場行為表演,邀請台灣與新加坡的藝術家參與,提供兩地藝術交流的獨特機會。
八零年代適逢新加坡城市和經濟快速發展,旅居英國多年的藝術家唐大霧返回故鄉,同時把具前衛性和實驗性的創作方式分享給年輕藝術家們。接著,唐大霧在新加坡城市邊緣的農村地帶,成立了這座島國的首個藝術家聚落:「藝術村」(The Artists Village),邀請一群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在那裡進行創作,回應周遭生活中的社會議題。在農村短暫的幾年裡,TAV主辦行為表演活動及開放工作室,與慕名而來的觀眾進行互動、交流。行為藝術本質上的前衛性與當時保守的藝術生態形成了強烈對比,因而開始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關注。TAV的幾位早期成員:李文、王良吟、廖方炎,之後也都成為新加坡非常重要,且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家。過去四十年間,新加坡的行為藝術時常發生在各種非藝術空間,如鄉村、街道、廢棄的倉庫、閒置的火車站、熱鬧的商場等等,秉持著一種與社會碰撞的精神,和大眾產生某種對話。此外,更隱約傳達對社會體制的不滿和批判。
「回身之地」展名取其「回溯」、「身體」與「土地」之意—透過一位身處在台灣的新加坡人視角回溯故鄉的行為藝術歷史、以「地方」作為敘述的中心點。展覽介紹了新加坡八零年代至今的行為藝術,透過各種文獻檔案,呈現新加坡的歷史、藝術家與地方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各方面的社會元素,如何形成新加坡獨有的行為藝術脈絡。
現場行為表演
本展覽除了實體檔案文件,策展人另策劃主辦現場行為藝術的表演活動。提供台灣和新加坡藝術家的交流機會,認識現今新加坡新生代藝術家的行為表演作品,他們將以表演空間的背景、氛圍和特質做為發想作品的催化劑。
日期|2023.06.03 (六)、 06.04(日)
時間|14:00 — 17:00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 173-21號&173-23號
演出藝術家|陳奕如(台灣)、陳冠穎(台灣)、黃萱(台灣)、Arrvin Raj(新加坡)、Nicole PHUA(新加坡)、Jireh KOH(新加坡)
陳奕如 CHEN Yi-Ju(台灣)
1987年生於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法國杜爾高等美術學院肄業,作品包含攝影、錄像、行為藝術,關注當代人的情感孤寂。近年展演有2022「影像身」(策展)、2021「淨土-國際行為藝術節」、2021「第三屆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2019「繭 – 陳奕如個展」等等。
陳冠穎 CHEN Kuan-Ying(台灣)
陳冠穎,1989年生於台灣基隆,現為藝術創作者、酸屋藝術空間共同負責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生。陳冠穎的創作長期關注社會邊緣文化與公共性議題,重視身體力行和參與式行動去探討邊緣文化與社會的關係,並從中思考藝術的公共性與對話性之可能與反思。作品展覽於美國、英國、泰國、中國、香港、台灣等地,曾獲高雄美術獎、新北藝文創作獎,近年策劃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平行展「變態路徑」獲台新獎提名。
黃萱 HUANG Xuan(台灣)
1995年生於台北,創作內容多為行為及錄像。以自身身體為材料,用簡單而持久的動作作為環境中測試的衡準,探勘日常裡許多隱微限制和生活作息的運作。也關注生活中物件與其功能,去發覺它們與人體姿勢、形象在使用中的相互關係,並試圖透過錯誤的使用來翻轉觀眾感知。
吳文賓 Arrvin Raj(新加坡)
吳文賓,於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跨領域藝術家,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美術系。他透過藝術深入研究自我認同和個人直覺的本質。作品關注對人類狀態的探索,如社會現象、社會心理學和人際關係。他是布灣藝術團體(Buwan Art Collective)的協同創團人。他於2019年在台灣苗栗參加了「亞洲青年木雕藝術研習營」,並向三義木雕博物館貢獻了一件木雕作品。2020年,他參加了線上國際聯展「Power Play: Invisible Lines」。
潘家靜 Nicole PHUA(新加坡)
潘家靜,新加坡籍行為藝術家,作品主要探討生命和死亡的觀念。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主修西洋繪畫。曾於新加坡、波蘭、中國和印尼發表現場行為作品。對她而言,身體是行為藝術最單純的媒介,亦是心靈和觀眾之間連結的橋樑。近期的作品關注個人信仰、實踐和今生的新開始。
高以樂 Jireh KOH(新加坡)
高以樂,跨領域藝術家、音樂家和藝術教育家,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美術系。作品橫跨多種藝術形式和傳統。原本從事古典繪畫和擔任樂團主唱,他目前擴展到多種不同媒介,包括雕塑、裝置、錄像、聲音和行為藝術。藝術實踐不拘一格,於視覺藝術、音樂、運動和表演製作等學科之間交織。從醫學、生物學、天文學、心理學、認知科學、比較神話、神學、哲學等不同知識領域汲取靈感。
關於策展人
李嘉昇 Jason J S LEE(新加坡)
新加坡籍藝術家。作品形式包含攝影、裝置與行為。關注與城市環境和當代社會有關的議題。他以藝術家、策劃人、攝影師及設計師的身份參與過無數的聯展、策展以及合作計劃。曾在新加坡、香港、印度、 印尼、澳門、菲律賓、台灣、泰國、越南等國家展出作品。目前駐於臺北。 近年策展經歷包括:「文化斡旋」(2021,桃園众藝術)、「新加坡小品2.1:台星對話」(2019,新加坡Supernormal)、「新加坡小品 2.0:台星對話」(2018,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等。
Source: 剝皮寮歷史街區
展覽資訊
日期|2023/06/03(六) – 06/04 (日) 14:00—17:00
時間|開放時段 : 街區 9:00-21:00 / 展間 9:00-18:00 週一固定休館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 173-21號 & 173-23號
購票資訊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