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跨年度國際藝術特展「地緣詩學:瀕危世界的多變特質」今(2)日隆重開幕,在Wooonta問他跨界樂團融合二胡、印度西塔琴與低音提琴的音樂旋律中揭開序幕,樂團所帶來的亞洲與世界風格音樂相當呼應本次展覽「地緣詩學」亞洲藝術的主題。菲律賓策展人派屈克.佛洛雷斯(Patrick Flores)、韓國策展人金聖淵(Kim Seong-Youn)及臺灣策展人謝佩君(Hsieh Pei-Chun)3位策展人,以及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在後疫情時代聚首臺灣。...
雕塑家將情感寄情於固定的立體造形,使之成為能夠永久保存的雕塑就是靜止? 因雕塑領域的疆界已經逐漸擴散,會動的雕塑也所在多見,具有雕塑概念,展完就拆除捨棄,僅留下紀錄的雕塑也成為一種方式,那麼靜止解釋為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創作,靜下心來欣賞,或者是將一個意念轉化成一個靜止的瞬間似乎較為合理。而永恆在此當作持久存有,雕塑作品是可以保有這種特質的,靜止與永恆可以概括這次的展出作品。...
本次展覽以藝術家生活感觸作為出發,感受到現代人受資訊傳播快速的生活型態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感到急躁;於是決定離開都市,踏入大自然的懷抱,尋找可以讓身心靈感到舒適的一片景色。當人們身處於高效率講究的社會步調中,是否能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生活中的質感與簡單,期盼展覽能帶給觀賞者不同的啟發。...
Kis-My-Ft2成員千賀健永將於台北舉辦個展「FiNGAiSM」,這是他首次將天馬行空的創意四度空間帶至海外。這段時間,疫情的影響讓千賀健永開始踏入藝術創作領域,將自己充滿想像力的天馬行空概念,透過2D和3D的視覺呈現,加上他自身的獨特風格,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
在「撫平海浪」一展中,德拉戈斯·巴迪塔深入探討了存在的核心本質,將焦點從有形的物體轉移到定義我們生命的無止盡意識流之上。他咀嚼反思時間的短暫性,強調我們生命經驗裡轉瞬即逝與持續變化的本質。這般探索令藝術家畏懼的同時又感到無限自由,彷彿在缺乏堅實的地面基礎上放任水波舞動流竄,最終匯於展覽體現出他創作所追求的核心價值,並以扣人心弦的故事結構呈現在觀眾面前。...
身兼女兒、妻子、母親、藝術家與藝術家等週期性身分的謝鴻均,在多年的創作經驗與觀察研究中,深度挖掘與拓展了女性生命的主體性,她貫穿藝術創作中的周期性媒介素材素材交疊、碰撞產生的互文來塑造女性意識,投射出女性在社會中的碰撞鬥爭,表現女性所蘊含的豐富意識和強大能量。近年來的藝術探索中,謝鴻生命均更運用於捕捉周身環境中對立的現像其反映的生命意涵。...
双方藝廊將於2023年12月16日至2月17日推出藝術家顏妤庭個展「殘片」。本展覽為藝術家首次與双方藝廊合作舉辦個展,將帶來十餘件系列平面繪畫以及雕塑作品。她的創作關注水墨繪畫敘事的可能性,探討其文化脈絡與當代生活經驗之間的對話與再詮釋。此次個展中她更進一步轉化水墨傳統技法,謄寫新聞時事標題於畫面並使其蔓生滋長,將對世界的觀察與紀錄映射而成對自我內在世界的內觀與書寫。...
「若以空間、身體感為基底,江賢二的新作與歷年經典作品該如何與之對話?又或是哪個字或詞可以立體的來形容江賢二的作品?」在思考《江賢二2023個展》時,我問了自己這個問題。 巴黎,讓江賢二創作出〈巴黎聖母院〉,臺北,則給了他〈百年廟〉,而臺東,使他開了窗,迎來了〈比西里岸之夢〉。紐約蟄伏30年,工作室從未有一縷自然光的江賢二,卻讓心靈的光,盈滿創作。精神性的崇高感,一直是江賢二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無論是封窗或開窗創作,我們總能在他不同系列的作品中看見他用生命調色而成的光。他曾說:「不知何年開始,每天起床作畫,雖然不一定能達到精神的高度,但是我至少要求我自己,顏色要純淨、要美。」...
水曰: 「我是水,總以各種樣貌出現在你們的生活之中。 多數的時候我很平靜,所有生物包括你們人類在內都很喜歡親近我。當然也包括你們。 偶爾,我有點沒耐心, 這似乎對你們造成了一些災害。 不過,我依舊是我, 只是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地跟隨自己的意志與外力之間,持續相互拉扯罷了。」...
奇想會 Whimsy Works全新展覽,邀請到日本插畫家松原光,以幽默、視覺交流等創作主軸,帶來個人展覽《UNITY》。 身為與日本藝廊SAI及日本潮流藝術雜誌HIDDEN CHAMPION長期合作的插畫家,松原光的作品總以幽默、高辨識度、簡約等來構築其所追求的「視覺交流」,而在這次展覽《UNITY》當中,松原光也將透過一幅幅作品,呼應本次展覽名稱所想表達的和睦與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