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將自 12 月 14 日至 2025 年 3 月 2 日展出2021年「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林彥君的全新創作《洄鳴》。此展覽展現了林彥君延續其探索聲音與記憶關係的藝術實踐,並進一步融入對夢境與萬物靈的深入研究。藝術家透過聲音藝術捕捉無形的幽微場域,邀請觀者踏入一個夢迴的境地,沉浸於生與息、睡與醒、寂與聲的交錯之中。
展覽構成與作品介紹
《洄鳴》由兩件作品構成,總長度為 60 分鐘的循環旅程,分別是聲音雕塑裝置《夢鳴》以及空間聲響裝置《洄道》。兩者以不同方式呈現聲音在空間中的表現,創造出一場極具詩意的聽覺體驗。
- 《夢鳴》:這件作品由16件音響驅動的翅型機械裝置組成,構成一種錯落有致的聲景,模擬蜻蜓振翅的微響。該作品靈感來自藝術家的一段經歷——在共眠聆聽實驗中,林彥君陪伴一隻蜻蜓度過其最後半天,並從中捕捉到蜻蜓翅膀的振動聲響。這些微妙的聲音成為該作品的核心,表達了生命的生息韻律。
- 《洄道》:與藝術家 Gediminas Žygus 共同創作的這件作品,呈現了隧道與海螺的詩意隱喻。故事描繪了兩位陌生人在山洞中尋找通向平行世界的隧道,並伴隨自然靈性穿梭在其中。這件作品利用音響系統在空間中營造出真實的隧道環境,讓觀眾在聲音的引領下,穿梭於不同的時空維度。
創作背景與靈感
林彥君的創作不僅深入探討聲音的物理層面,還注重其背後的哲學與情感內涵。這次展覽中的作品,進一步延續了她對夢與萬物靈性互動的探索,並將其與早期作品中的「記憶」概念結合,創造出一個既詩意又具有深度的沉浸式體驗。
藝術家過去曾因作品《氛塵:沉積於塵埃裡的聲景》獲得2021年臺北美術獎的首獎,該作品著眼於塵埃中的聲音與記憶,並邀請觀眾從聽覺角度重新認識和想像我們的環境。近期,林彥君的作品也在國際間展出,並在歐洲與柏林等地的聲音研究機構進行創作,進一步證明其在全球藝術界的影響力。
藝術家座談與展覽延伸活動
展覽期間,北美館將於2025年1月11日舉行一場由人類學家謝一誼主持的藝術家座談,邀請林彥君與其他藝術家一同討論夢、海、泛靈及多物種溝通等議題,提供觀眾更深入的創作理解與交流平台。
「洄鳴—林彥君個展」藝術家座談
日期:2025 年 1 月 11 日(六)14:30-16:30
講者:
主持人|謝一誼(國立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博士級研究員)
與談人|林彥君(本展藝術家)
東冬.侯溫(藝術家、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創辦人)
座談內容:由人類學家謝一誼擔任主持人,本展藝術家林彥君,與藝術家東冬.侯溫擔任與談人,從 夢、海、泛靈、多物種溝通等角度談談他們的創作。
⚫ 本座談免預約報名,自由入座,須先行購買門票入館,並請配合觀展與購票須知。 ⚫ 活動內容如有更動,請以官網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