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星空總是一年當中最美的時刻,12月更將迎來最浪漫盛大的「雙子座流星雨」,堪稱是今年底最壯觀的天文現象,將於12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迎來觀賞高峰,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HR)預測為150,意味在光害較少的地方,每小時就有機會看到多達30顆流星劃過天際,用肉眼就能清晰見到這美麗的景象,本篇文將整理流星雨的介紹、觀賞重點以及台灣、日本、香港適合觀賞地點,讓你也能體會到這場天文奇景的短暫時刻。
雙子座流星雨是什麼?
雙子座流星雨和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並稱為年度三大流星雨,而雙子座流星雨又被稱為「流星雨之王」,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HR)可達120至150顆以上,是全年最穩定且密集的流星雨之一,一般流星雨多由彗星產生的冰雪塵粒構成,而雙子座流星雨則由小行星釋放的岩石碎屑形成,因此流星速度較慢,約每秒35公里,燃燒時間更長,顆粒更密集,易於觀測,偶爾還會出現火流星,每年的12月總是天文迷觀星的高峰期。
雙子座流星雨形成原因
當地球穿越小行星3200 Phaethon(費頓)的軌道時,小行星碎片進入大氣層,因摩擦產生高溫而燃燒,形成明亮的流星,與其他流星雨主要來自彗星的情況不同。使雙子座流星雨成為少數非彗星來源的流星雨之一。
小行星3200 Phaethon(費頓)是太陽系中少數幾個可以製造流星雨的天體之一,軌道形狀類似彗星,極為接近太陽(最近距離僅約2200萬公里),被認為是一顆「岩石彗星」,會在接近太陽時因熱效應釋放塵埃與碎屑。進入近日點時,強烈的太陽輻射使表面物質脫落,形成塵埃帶。這些塵埃隨著小行星運行,散布於軌道上。地球每年12月穿過塵埃帶時,塵埃進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摩擦燃燒,產生明亮的流星。
為什麼叫「雙子座」流行雨?
雙子座流星雨於1862年首度被觀測,命名原因是雨「輻射點」的位置有關,所有流星看似從一個固定的方向射出,這個點就被稱為「輻射點」,而雙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靠近雙子座星座主要恆星之一「北河二」(Castor),儘管流星出現在天空的不同位置,它們的路徑如果追溯,似乎都源自這個輻射點,也象徵雙子座的特徵,因此得名。
2024高峰時間、最佳觀賞時段
2024年的雙子座流星雨將於12月14日晚至15日凌晨迎來觀賞高峰,最佳觀賞時段為12月15日凌晨3點至日出前(約5點),但在14日晚7:30至8點間就可以開始觀測,但要注意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當天恰逢農曆十四日,接近滿月,受到月光影響,可觀賞到的流星數量可能將大幅減少,但受惠於雙子座流星雨明亮的特性,若天氣晴朗,仍有機會捕捉到不少明亮的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