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文藝中心
穿越時光的隧道,以夢境和記憶為主軸,細緻描繪出一幅幅抽象而富有情感的畫面。藝術家連芯妤在家庭的愛與包容中長大,從小學習各種事物,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接觸到不同的藝術形式,走上了藝術創作的道路。為了讓自己更有多元國際視野,她去了許多地方包含了在美國克里夫蘭實習版畫學習石版及銅版、澳洲墨爾本駐村,以及波瀾駐村等寶貴的經驗,豐富了她的創作,塑造她的藝術軌跡。...
異地靈感與生命印象 過去的海外求學生活與不同的駐村經驗,讓她將異地的生活日常作為創作的靈感與養分。花的美麗瞬息即逝,與人的一生相似,這使得藝術家對其風姿的記憶有著深刻的印象,便試圖將那些依著季節盛放的花草,憑藉著記憶中的感知,描繪出今時短暫的綻放姿態。我們或許無法真正保存時間,但沈鈺華透過繪畫,試圖捕捉生命轉瞬即逝的本質,展現凝固於時間軸的瞬間。...
本次展覽以藝術家生活感觸作為出發,感受到現代人受資訊傳播快速的生活型態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感到急躁;於是決定離開都市,踏入大自然的懷抱,尋找可以讓身心靈感到舒適的一片景色。當人們身處於高效率講究的社會步調中,是否能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生活中的質感與簡單,期盼展覽能帶給觀賞者不同的啟發。...
本次展題以「浮木」隱喻人逢關鍵時刻出現的及時幫助或恩惠,紀少淵以日常所觀察到的不同景象去延伸,以良好的自我感受心理暗示人類追求穩定卻忽略當代時局存在的危機現象。...
「樂園南瞻部」代表著一種對於人們對於美好願景的投注、現實與幻想之間的落差,以及城市景觀的內在想像和情感共鳴。而「城市絮語」如同他對於人、事、物和環境的呢喃,經歷內化與再詮釋後,對於行走漫遊於其間的「人」所產生影像層疊的風光片景,無非是一種紀錄於時空之中的載體,藉由繪畫體現出記憶的風景,從中夾雜著反思和哲學性的思考,闡述著對應都市景觀中的詩性對話。...
邀請22位風格迥異之藝術創作者,齊聚迎來金車文藝中心空間與形象上的進化,從個人生活經驗直至社會觀察,展出子題分為「人文環境」、「社會探究」、「文化理解」與「女性光輝」等四大主題,聚異而同鳴,展現台灣當代藝術的創新與多樣性。...
工作室前的大面窗戶傳來學校操場的嬉鬧聲,她小心翼翼地勾勒起墨線。平家安1996年生於台北,目前就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曾獲平安菁英教育基金會獎學金、黃君璧美術獎學金以及入選第二十一屆彩墨新人獎。...
本次展覽的作品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延續 2018 年的「無聲系列」,楊奕軒特意排除人為元素,試圖呈現人們初來乍到所見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