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A| 台北|免費展覽|亞洲藝術中心《Jeremy Olson個展|zoognosis 》

gdsfof192l15metf7320hvj0bagndz2y 1400x800

展覽介紹

亞洲藝術中心榮幸地宣佈自 2023 年 8 月 5 日起,於台北空間舉辦 Jeremy Olson: zoognosis 展覽。這是美國藝術家 Jeremy Olson 在亞洲地區的首次個展,展出其 2023 年的全新創作,包含平面作品及繪畫雕塑組件,共 12 件。開幕酒會於 2023 年 8 月 12 日舉辦,藝術家將親臨開幕酒會現場。展期至 9 月 17日。

展名 zoognosis 是當代創造出的字。希臘文 “gnosis”(γνῶσις,意指「知識」)的G插入 “zoonosis”(人畜共通傳染病)這個字之中,這些展覽作品邀請觀眾反思:思想或概念會不會像病毒一樣,從動物世界傳播開來?

Olson 一直非常關注一樁當代爭議:當代異化本質的轉變、環境焦慮的加劇、通過消費性廣告引導慾望,以及主觀性和相互關係之議題,而這些議題都與(無法實現的)絕對自由有關。

本展是 Olson 最新創作,呈現了類似於動物園或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環境,這些封閉又合成的空間似乎是在模仿自然環境。試問我們自己,當我們去參觀自然科學博物館時,是否會被這個偽自然場域說服?其實這人類技術能使其逼真到什麼程度,並非 Olson 要琢磨的。Olson 就問,做這些是「為了誰?」能使動物更舒適嗎?兒童參觀時能對現代人想像中的歷史演化有所感知嗎?Olson 在畫作中消弭了參觀者和展品之間的界限,各物種自由地漫遊,但每件作品明顯呈現牆壁,則是要提醒我們這畢竟是人造空間,開闊的世界其實是被遮擋在外。

「隔離」、「封城」這個概念和行動,在過去三年竟成為世界的普遍現象。Olson 對隔離的抽象隱喻進一步質問:「『隔離』是否指涉危險的病毒、行為、思想等等,為了不讓它們擴散,因此需要隔離?」從這個角度觀察現今社會的媒體與 social media,它們也已經有類似的作為、已經打造出一個封閉的空間。我們自主設定接收某一類訊息,或被動接收大數據推播,更陰謀論地推斷,應該有一個由上而下的國家機器控制體系,傳播意識形態。傳媒的控制技術的確是日益精進,媒體更高效地侷限受眾的視野,讓我們並不能輕易地認識世界的現實。

很明顯地,Olson 作品中的人物似乎是人類,但都不是人類。它們是某種不明的混種生物,藝術家的靈感來自童書、童話,有的非常可愛,有的又表現威脅性。Olson 對動物或不明混合體也是興趣盎然,正如我們被自己的寵物吸引,對他們非常寵愛,但所有的互動和溝通都偏淺層,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陌生而無法理解的心識,我們卻與這心識相連。

繪畫中某些物品是設計師款包包或廚房用具的變形。藝術家以擬人方式導演畫中不明混合生物的動作或姿勢,它們好像是在模仿廣告展示商品的樣子,商品的新穎設計也可能沒邏輯莫名地發展出來,例如牙刷、義大利精品鞋影響安全帽的設計?Olson 透過創作思索圖像如何在消費主義文化中塑造出人們的慾望。

那麼,生活在所有物種共享的星球,人類做了什麼?我們對自己做了什麼?我們是否意識到自由?自由怎麼定義,如何追尋?在本展中也許找不到答案,但希望它敦促我們審視這些問題。

展覽資訊

日期|2023.08.05 – 09.17

時間|10:00 – 18:30 (週一休館)

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市樂群三路128號1樓


展覽單位

亞洲藝術中心」1982年由李敦朗先生創立於台北,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畫廊空間,2015年在上海M50創意園成立畫廊空間,在三個城市擁有四間畫廊,共計超過3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目前代理及合作逾40位藝術家。

亞洲藝術中心開展了「海外華人」軸線,挖掘因二戰離開中國的藝術家,以1950年代末在台灣崛起的五月畫會、東方畫會為主軸,並將此一現代藝術的經營版圖擴及東南亞的南洋畫派,以及代表戰後日本的物派。我們亦曾於2014年舉辦「釋放未來──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探究藝術家如何由重構水墨去開展水墨藝術的未來。此外,經營近四十年,亞洲藝術中心致力於推動「研究出版」與「展覽」雙軌並進;我們回顧藝術家漫長的創作歷程,檢視他們所發展出的多元面貌,蒐集與分析文獻並提出觀點,指出在同時代的創作光譜中創作者佔據什麼樣的位置,進一步提問:不同的時代賦予藝術家何種創造力、以及藝術家如何再現時代精神。

我們的藝術家在國際上廣受代表性美術館之肯定。高行健曾於2016年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及伊克塞爾美術館同時舉辦個展;李真則個展於2018年上海震旦博物館、2017年台灣台北當代藝術館、2012年美國西雅圖弗萊伊美術館、2009年新加坡美術館、2008年中國美術館、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楊識宏2019年個展於廣東美術館、2015年個展於日本上野之森美術館、2010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分別於2002、2005、2015年舉辦陳庭詩、朱為白、莊喆回顧展;朱為白、莊喆、馮鍾睿等台灣1950年代末崛起的現代藝術畫會「五月」、「東方」抽象藝術家於2017年於比利時伊克賽爾美術館舉辦群展;潘信華2016-17年參加澳洲巡迴展,展出於坎培拉美術館等處,2017年參加國立台灣美術館、中國銀川美術館群展;管偉邦2017年參加M+美術館群展。

社會趨於同質的過程中,藝術家各自東西與古今融合的策略以及地域特色,更顯關鍵,更多關於當代所謂獨具亞洲特色之創作,在Discovery頻道所拍攝的「華人藝術紀」2013年於全球30個國家播出,紀實呈現李真、楊識宏、徐冰、張洹等四位藝術家的概念思維。回顧過去的經營與未來的走向,我們自我期許著要扮演一個真正立足在「亞洲」的「藝術中心」,繼續我們獨具亞洲特色的交流與推廣。


亞洲藝術中心


分館資訊

亞洲藝術中心 北京


分館資訊 亞洲藝術中心 上海
#亞洲藝術中心 #免費展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