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A| 台北|免費展覽|亞洲藝術中心《朱銘個展|太極拱門》

banner 官網 1 21 scaled

展覽介紹

亞洲藝術中心(台北)榮幸地宣佈將於2023年8月5日至9月17日,舉辦「太極拱門:朱銘個展」。本展覽是雕塑大師朱銘繼2022年的「人間」之後再度於亞洲藝術中心(台北)舉辦個展。亦是朱銘大師〈太極系列—太極拱門〉石雕作品的首次個展。

朱銘於2000年創作一系列的〈太極系列—太極拱門〉,可謂朱銘〈太極系列〉愈臻化境的完結篇。從〈太極系列—太極拱門〉創作之初所使用的銅媒材,爾後演化為石雕創作,即首度公開發表的本次展品;因石雕的材質特性與不可逆性,使朱銘的雕刻語彙更顯真摯,留於石雕上的每一刀、每一面,皆彰顯朱銘爐火純青的雕刻境地。

朱銘如是詮釋:「以前的推手,兩個個體間還有間距,而現在,我讓雙手連接起來,一連接,氣的流動、肌肉的牽動,就相互貫通、活絡,合為一體,轉化成拱門的造型。」〈太極系列—太極拱門〉雖名為「拱門」,但實際上是雙人對招之間「不丟不頂」的太極精髓演化而來,在〈太極系列〉中達到抽象化的極致;富有虛實互生的動感,剛柔相濟的線條、粗細有致的幾何切面,以及對稱但不均衡的形體,塑造出穩重而又空靈的空間。

〈太極系列〉創作始於1970年代中期,源於朱銘為求強身健體而接觸的太極拳,自此,太極拳不僅成為朱銘日常的養身修為,更從中體悟太極文化的精奧,進而將太極的「套路」與「內在精神」淬鍊為藝術創作的語彙。儘管〈太極系列〉的初期是簡化自太極拳的招式,但經過朱銘的創作演繹,他手下的刀斧非隨「形」趨走,而是隨「意」而行。

朱銘強調「藝術即修行」,創作應與生活緊緊相合,生活即為藝術生命的全部,他說:「藝術應如和尚修佛的態度一樣,從吃飯、穿衣、睡覺等等,一切的生活行為都只為修佛,絕無他念,也無他求,全力以赴,永不改變。藝術即修行理應如此。」而〈太極系列—太極拱門〉,即是在此一心境中反覆淬煉而成,既是創作,也是內觀修養的展現,石之永恆,更為太極的虛實動靜之間,賦予沉穩大器之境。

展覽資訊

日期|2023.08.05 – 09.17

時間|10:00 – 18:30 (週一休館)

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  台北市樂群三路128號1樓

 


展覽單位

亞洲藝術中心」1982年由李敦朗先生創立於台北,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畫廊空間,2015年在上海M50創意園成立畫廊空間,在三個城市擁有四間畫廊,共計超過3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目前代理及合作逾40位藝術家。

亞洲藝術中心開展了「海外華人」軸線,挖掘因二戰離開中國的藝術家,以1950年代末在台灣崛起的五月畫會、東方畫會為主軸,並將此一現代藝術的經營版圖擴及東南亞的南洋畫派,以及代表戰後日本的物派。我們亦曾於2014年舉辦「釋放未來──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探究藝術家如何由重構水墨去開展水墨藝術的未來。此外,經營近四十年,亞洲藝術中心致力於推動「研究出版」與「展覽」雙軌並進;我們回顧藝術家漫長的創作歷程,檢視他們所發展出的多元面貌,蒐集與分析文獻並提出觀點,指出在同時代的創作光譜中創作者佔據什麼樣的位置,進一步提問:不同的時代賦予藝術家何種創造力、以及藝術家如何再現時代精神。

我們的藝術家在國際上廣受代表性美術館之肯定。高行健曾於2016年比利時皇家美術館及伊克塞爾美術館同時舉辦個展;李真則個展於2018年上海震旦博物館、2017年台灣台北當代藝術館、2012年美國西雅圖弗萊伊美術館、2009年新加坡美術館、2008年中國美術館、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楊識宏2019年個展於廣東美術館、2015年個展於日本上野之森美術館、2010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分別於2002、2005、2015年舉辦陳庭詩、朱為白、莊喆回顧展;朱為白、莊喆、馮鍾睿等台灣1950年代末崛起的現代藝術畫會「五月」、「東方」抽象藝術家於2017年於比利時伊克賽爾美術館舉辦群展;潘信華2016-17年參加澳洲巡迴展,展出於坎培拉美術館等處,2017年參加國立台灣美術館、中國銀川美術館群展;管偉邦2017年參加M+美術館群展。

社會趨於同質的過程中,藝術家各自東西與古今融合的策略以及地域特色,更顯關鍵,更多關於當代所謂獨具亞洲特色之創作,在Discovery頻道所拍攝的「華人藝術紀」2013年於全球30個國家播出,紀實呈現李真、楊識宏、徐冰、張洹等四位藝術家的概念思維。回顧過去的經營與未來的走向,我們自我期許著要扮演一個真正立足在「亞洲」的「藝術中心」,繼續我們獨具亞洲特色的交流與推廣。


亞洲藝術中心


分館資訊

亞洲藝術中心 北京


分館資訊 亞洲藝術中心 上海

#亞洲藝術中心 #免費展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