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A 免費展覽|台北|宛儒畫廊《 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淺色調 》

fobehp3idr24b3z3e8upq44kol8kga7t 1400x800

展覽介紹

文/陶文岳
在人類眼睛的構造和功能中,人的眼球視網膜大約有600-700萬的「視錐細胞」,主要用來識別顏色的作用,另外在人眼內還特別存有辨別顏色的「錐形感光細胞」, 對於黃綠色、綠色和藍紫色的光最為敏感,視錐細胞形成的視覺信號即為人呈現 出色彩繽紛的世界。而顏色在環境中是否對人產生影響?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所 以當面對純白潔淨空間,容易產生舒適安逸的感覺。淺灰調空間容易讓人有穩定 感,黃顏色則有明亮輕快的感覺,反之暗色調諸如黑色會產生暗沉壓抑的作用, 純色的紅看多了會讓人血脈噴張,相反的粉紅與粉綠色系就會有夢幻浪漫之感。
我相信在詩人與文學家的眼中,色彩是富含詩意的氛圍,要不然怎能寫出膾炙人口的絕妙好句與好辭,就像國學家王國維認為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那麼在哲學家的眼中,色彩又是代表什麼?舉個例子德國哲學家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 1976)就覺得:「人類詩意地棲息大地上,如果說自然環境的美麗多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財富,那麼城市則凝聚了人類自遠古以來幾千年的文明成果。」當然色彩對於畫家來說是繪畫創作中必備的 要素之一,例如在俄羅斯知名的畫家列賓眼中,色彩對他而言即是“思想”的重 要體現。我們翻開西洋美術史裡,與色彩有關的創作不勝枚舉,法國19世紀印象派畫家的繪畫創作,他們色彩運用就比傳統古典繪畫來的繽紛多彩,因為他們主動走到戶外去感受太陽光照射下的風景感受,表現出他們觀察到的真實色彩情境。1905年馬諦斯創立的野獸派則將色彩推到飽和原色的極致,對比色與互補色系的運用大膽而主觀。而20世紀義大利著名版畫家,同時也是畫家的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則畫出屬於自己的“莫蘭迪”色系顯得格外的清新高雅而與眾不同。抽象藝術家羅斯科(Marks Rothko,1903-1970)的繪畫,雖然是呈現塊狀的平面疊層,但卻具有凝視下的深度內涵,這種抽象的色域繪畫帶有沉默、沉鬱、沉靜和悲愴如宗教般精神的象徵與感動。所以說畫家對顏色的敏感度牽動著感性與理性思維,創作出不同的顏色也直接表現在情感和情緒上,都有緊密的關聯。
臺北的宛儒畫廊在2023年8月5日至9月30日,特別策畫了「淺色調」以顏色為主題的聯展,邀請馬夢珩、洪宇蕎、李妮、王莉瑩、徐子鈺、劉喬榆等共六位青年藝術家參與展出。這些藝術家們在顏色使用上,或多或少都傾向於“淺色調” 的創作,對於馬夢珩來說,她的創作與生活空間有關,居家的擺設在她的眼中如 同夢境般具有朦朧美的風景,高明度的畫面,輕淡、柔和、優美的色調皆凝聚了畫家對生活美的最好詮釋。洪宇蕎的立體作品和其他參展藝術家的平面作品顯現不同的形式表現,她創作元素豐富多元結合了水印木刻、手繪塗寫和植物紋理去試探版畫、繪畫與雕塑結合的辯證,饒有新意而令人印象深刻。李妮以抽象繪畫的風格表現,自由大膽的傾訴個人對生命意象的描繪,這些看似扭曲,輕盈飄盪的有積體充斥在畫面中,帶有潛意識、靈動和擴張的內心世界,神秘而充滿活力的象徵。王莉瑩的創作帶有超現實意境,她營造出如夢境般的空間氛圍,似真似幻,畫面空間中的浮游物與點狀斑點似乎紀錄來自多元宇宙的生物圖騰,充滿異世界的趣味。徐子鈺以膠彩作為她創作的主要媒材,她總是思考著生命本源的探尋,將之幻化為各式的圖騰符號表現,來自內在自我建構的奇異能量,忠實的紀錄下我思故我創的心靈映照。劉喬榆的創作造型活潑大膽,獨具創意自製的手工羊毛氈外框與內在素描作品形成有趣的視覺美感,幽雅色澤結合怪異造型而風格獨特。
如果說大自然賦予了地球這麼多的色彩,讓大地擁有寬廣的藍天白雲、綠色森林與澎湃的藍綠海洋,也帶來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環交替,點綴在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中而變得多采多姿。在宛儒畫廊寬敞的空間中,這六位藝術家六種風格的展現,各自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舉辦「淺色調」的聯展就是希望能帶來藝術視覺的饗宴,洗滌我們在後疫情時代下重整後的心靈。

展覽資訊

策展人|陶文岳
藝術家|馬夢珩、洪宇蕎、李妮、王莉瑩、徐子鈺、劉喬榆
展期|2023.08.05-09.30
開幕日|2023.08.05 14: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1:00-19:00
展覽地點|宛儒畫廊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343號10樓


展覽單位

宛儒畫廊成立於2016年,坐擁3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位處台北市中心的挑高樓層,在該場域內觀展之餘還可眺望101大樓的絕佳景色,是台北畫廊空間少有的視野及格局。本畫廊集結多位資深與新銳藝術家作品,並獨家經紀代理台灣魔幻寫實巨擎藝術家—連建興老師。積極規劃並舉辦展覽及講座活動不遺餘力,也積極參與國外的展務規劃。並透過網路媒體經營及宣傳的方式,和國際知名的外籍藝術家有展出上的交流,舉凡Mr.Brainwash及Michael Kalish都是合作過的國際知名藝術家。在宛儒畫廊可見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及資深藝術家的創作; 同時我們也致力於推廣並支持優質的年輕藝術家有更多的展出機會。

宛儒畫廊成立至今已策劃過多場具指標性的展覽,並累積了國內外多種形式的展出經驗,包含2017及2018的香港Art Central、2019年由GAA Foundation主辦的第五十八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個人結構-開放邊界》、香港的INK ASIA,以及2020年參展邁阿密的Art Wynwood、西班牙的Hybrid Art Fair,自2018起至今也從未缺席過台灣藝文圈的盛會「台北北藝術國際博覽會」。秉持著開放的藝術觀,包容接納各種藝術創作的可能性,讓世界看見台灣。

【淺色調-台灣當代藝術家創作展】
Yuan Ru Gallery 宛儒畫廊 Facebook
Yuan Ru Gallery 宛儒畫廊 instagr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