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展覽|潛艇Submarine《無感減輕》

《無感減輕》主視覺3

展覽介紹

#6組藝術家詮釋生命的蒸發

#將標本、腳踏車、監視器呈現不同寓意

#以死亡後的體重減輕作為策展命題之一

將次文化結合新生代藝術家培植以及高動能前衛實驗的「潛艇Submarine」,1F Submarine Deck以體現當代藝術展覽的「白盒子展覽空間」為主軸,經由豐富的策展活化藝術聚落。

 

而繼開幕展覽《看看我們誰在水裡可以憋比較久?》過後,潛艇Submarine也將帶來全新展覽《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邀請觀者探尋不易觀測的幽微,並釋放潛在的壓力與疲憊。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指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經由皮膚、呼吸道和排泄系統等途徑所失去的水分,此類流失通常不會被感知。而在過去,人們認為死亡後的體重減輕與無感減輕有關,但這兩者之間的減重效應,其實並無可比性。

在《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展覽當中,catman 從一段日常嬉戲中延展了毀壞與死亡;藝術家蔡尚孚透過幽默的方式回應日常中的觀看關係;梁晏齊拼組不同羽翼進而創造共生共存的有機體;林政佑搬移了日常工具與生活指引的錯置;蔡尚孚透過幽默的方式回應日常中的觀看關係;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關注資訊封包的重量消逝;Noor Abed 以民間故事拼貼召喚離散的記憶。

 

生命的蒸發與紀念、日常的剪影與安慰和現實的禮讚與解放,6組國內外藝術家齊聚一堂,獻上截然不同的生命告白。

現場空景照2 scaled
現場空景照1 1 scaled
現場空景照3 scaled
現場空景照4 scaled

天空中飛行的鳥類與上世紀70年代相比,數量減少了30億隻。人體每天大約流失約2.5公升的水分。我們生活在一系列緩慢微妙的消耗中,需要幾十年甚至幾世紀才可被衡量的宏觀,以及終其一生無法自我察覺與量化的微觀。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指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經由皮膚、呼吸道和排泄系統等途徑所失去的水分,此類流失通常不會被感知。過去,人們認為死亡後的體重減輕與無感減輕有關,然而這兩者之間的減重效應並無可比性。

 

蔡尚孚透過幽默的方式回應日常中的觀看關係;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關注資訊封包的重量消逝;Noor Abed 以民間故事拼貼的歌曲召喚離散的記憶;梁晏齊拼組不同羽翼進而創造共生共存的有機體;Catman 從一段日常嬉戲中延展了毀壞與死亡;林政佑搬移了日常工具與生活指引的錯置。生命的蒸發與紀念、日常的剪影與安慰和現實的禮讚與解放。6組國內外藝術家齊聚一堂,獻上截然不同的生命告白。

 

此展邀請觀眾探尋不易觀測的幽微,並釋放潛在的壓力與疲憊。

 

The number of birds soaring through the sky has decreased by 3 billion compared to the 1970s. The human body loses approximately 2.5 liters of water every day. We live in a series of subtle depletions, the macro that needs decades or even centuries to measure, and the micro that is imperceptible and unquantifiable throughout our lifetime.

The term “Insensible loss” refers to the water lost from the human body through the ski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excretory systems under normal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hich typically goes unnoticed. In the past, it was thought that weight loss after death was related to insensible loss, but the weight-reduc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are not comparable.

Shang-Fu, Tsai humorously addresses the daily viewing relationships; Chun-Huang, Lin、Chi-Hung, Huang、Zih-Yun, Jheng focus on the evanescence of information packets; Noor Abed invokes dispersed memories through a collage of folk tales; Gia Liang assembles different wings to create symbiotic organisms; catman  stretches destruction and death from a playful daily scene;Cheng-Yu,Lin moves the misplacement of daily tools and life guidance. The evaporation and commemoration of life, the silhouettes and comfort of daily life, and the praise and liberation of reality. Six groups of art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come together to offer a variety of life confessions.

This exhibition invites viewers to explore the hard-to-observe subtle and release the underlying stress and fatigue. 

catman《捉迷藏》1 scaled
catman《捉迷藏》3 scaled
catman《捉迷藏》6 scaled

catman《捉迷藏Hide & Seek》

畢業於建築系的catman,創作題材多取自日常生活,藉由漫畫及插畫,嘗試將生活中各種不重要卻也忘不了的想法與情緒,和城市中的場景及事件連結。他獨立出版過的作品有《霓虹籠》系列、《APPLE OF MY EYE》、《#ilikeyou000》等,漫畫亦曾刊載於《CCC》文學之秋專題、慢工出版《白色的明天》合輯、《波音漫畫誌》、《待轉區》等。

這次展覽中的作品《捉迷藏Hide & Seek》,藉由捉迷藏的遊戲,來敘述時間與事物無可避免的消逝。企圖藉由劇中人物口中唸著的數字,將遊戲性的時間感擴展至生命的時間尺度,甚至是城市變遷的時間尺度。

本作嘗試用遊戲性且平靜的步調來敘述死亡及時間的重量,作品中出現的照片影像,皆為作者於日常生活中無目的性的拍攝記錄,藉由寫實的照片穿插於漫畫之間,讓讀者更能將作品內容與自身實際生活經驗做連結,加強整個作品的寓言性質。

梁晏齊《Sym 》1 scaled
梁晏齊《Sym 》2 scaled
梁晏齊《Sym 》3 scaled

梁晏齊《Sym-》

梁晏齊的創作軸心立於探討「時間」的概念與意義,機緣下,標本成為嘗試理解「時間」的媒介。生命從不可逆,而標本卻接續了終止的狀態,讓瞬息不再即逝。而將標本工藝轉換為當代藝術的媒材,讓標本不只呈現自然的樣貌,更因注入理念、藝術層次及思考,延伸出更多面向的共鳴和啟發。

《Sym-》由十對八種不同鳥類的羽翼為素材,去融合成一個共生共存的有機體,每一對翅膀皆是獨特的存在,各自承載迥異的源流記憶;無法被複製的花色及紋理,以不盡相同的姿態安附在核心體上,在看似無意識的、失序的混亂中,成就出和諧的光景。

而不同鳥類的羽翼,也承載本土的、外來的、野生的、被豢養的意象,揭示再多歧異也掩不過心裡含著殊途同歸的嚮往——一處棲息之所。

林政佑《Google Map Bike》1 scaled
林政佑《Google Map Bike》2 scaled
林政佑《Google Map Bike》4 scaled

林政佑《Google Map Bike》

林政佑的創作關注著當代人在觀看影像時,身體與影像媒體之間來回拉扯的關係;作品運用與觀者互動的裝置,以及拼貼各類影像作品(包含電影、電腦軟體、手機app等介面),藉以探索觀者在作品中,媒體身體與真實身體交互影響的關係,加以延伸成另一種感知經驗。

Google Map作為最普遍被使用的地圖app,使用者們全然信任著Google小姐聲音的引導,然而當正走在某條只能向左行駛的道路上,Google小姐卻告訴你在這裡需要右轉,隨著滿是疑惑的右彎身體,媒體與身體的裂縫就突然被顯露出來。

作品將腳踏車加裝輔助輪,並讓觀眾只能以傾斜的身體騎乘腳踏車,且由於傾斜的腳踏車使觀者幾乎只能往左方向旋轉騎乘,而無法往另一個方向行駛,騎乘過程中,也不斷地播放著Google小姐的語音,要求著駕駛向右轉。

蔡尚孚《監視嚏》1 scaled
蔡尚孚《監視嚏》2 scaled
蔡尚孚《監視嚏》3 scaled

蔡尚孚《監視嚏  Surveillansneeze

蔡尚孚的創作歷程從行為表演橫跨到互動裝置,樂衷探究日常重組的實驗,癖好觀察各形式的人類互動,作品多以現成物改裝的動力裝置呈現,探索符號疊合的意義擴散,企圖生產更為畸趣的荒謬現象。

《監視嚏  Surveillansneeze》對於機械物件投入擬人的想像,或許直白地幼稚卻十分有效。當普遍價值中,認定或判斷功能正常與否,機器與漏洞(Bug)某程度可以對應人類與疾病的關係。

然而,在中文的日常語言使用中卻不是如此直觀的對象抽換,比如通常會用「哇!腦子當機了」之類的說詞形容思緒紊亂,而鮮少會人有說「那台主機感冒了!」去指涉運轉過熱。於是蔡尚孚將上述這種形容不對等的情境移轉回物質現實,將噴嚏的動態嫁接在機械上,突兀且使機械原本的功能被干擾,營造出某種還算輕巧的觀看關係。

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浮點數》3 scaled
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浮點數》4 scaled

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浮點數 Float》

林俊遑、黃紀虹、鄭子芸擅長以裝置、網路數據、生成藝術來進行創作,關注於科技與社會間的網絡關係,嘗試透過數據轉化、藝術行動等方式來顯現環境背後的隱資訊。

《浮點數 Float》試圖探究在數位技術中經過層層轉換被蒸散掉的重量究竟為何?作品蒐集關於「I lost…(我失去⋯⋯)」的訊息,關注每一個物質性的消逝。

每一次單位裝置的運行,即代表著一條資訊訊息的產製、傳遞與消散。在數位化過程中遺失重量後,僅存的微小重量藉由裝置將其蒸散於場域之中,試圖找回人們對於「失去」的身體感受。

Noor Abed《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3 scaled
Noor Abed《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4 scaled
Noor Abed《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2 scaled

Noor Abed《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

Noor Abed的作品融合了表演、媒體和電影,透過影像製作的過程,她的作品創造出社會裡既被排練又被演繹的情境。Abed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並放映,同時她也是2022至2024年阿姆斯特丹Rijksakademie的駐留藝術家。

《our songs were ready for all wars to come》透過編排巴勒斯坦歷史悠久的民間故事場景,旨在創造一種新的美學形式,以喚醒來自民間傳說的潛在故事,這些故事主要圍繞著水井及其與社區儀式的關係,如消失、哀悼和死亡的觀念。

該作品探討了「民間傳說」作為知識來源的批判立場,以及它與巴勒斯坦可能的替代社會和表現模式的聯繫。把民間傳說視為源自特定地點和土地,那它如何能成為人們共同的解放工具,以此推翻主流論述的特性,重新擁有他們的歷史和土地,並依照他們的理解重塑現實呢?

展覽資訊

《無感減輕 Insensible loss 》

展期:7/28(五)— 9/24(日)

時間:週二-四 5PM-2AM,週五-日 1PM-2AM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05巷22號

 

展覽團隊 Team    
潛艇Submarine    
執行長 CEO | 彭郁雅  Wity Peng    
藝術總監 Art Director  | 魏廷宇 Tim Wei    
展覽專案 Exhibition Project | 余佳綺Jia-Ci Yu    
媒體統籌 Media PR Coordination | 仙丹案內 SENDEN    
空間器材 Space Manager | 黃紀翰 Mike Huang、陳冠豪 Hao Chen  
主視覺設計 Key visual | GHYZ design studio    
手冊設計 Brochure design | GHYZ design studio    
展覽工程 Exhibition Engineering | 無名小鎮工作室 The Middle of Nowhere


展覽單位

潛艇Submarine   

次文化與藝術結合╳新生代藝術家培植╳高動能前衛實驗

龐大的資本宛若宏偉大陸,任何較小的資本個體,包含但不限於自由的媒體、多元的藝術和邊陲的文化,都被迫潛藏於周圍的深海中,時刻面對上岸的困難和噤聲的窘境。 

 

潛艇Submarine包含白盒子展覽空間和沉浸式實驗酒吧,試圖透過下潛至未知領域,建立嶄新的藝術社群,調動不同藝術群體的位置,並長期培植新生代的藝術家。透過持續保持高能動性的前衛姿態,成為時代下的實驗感知空間。 

 

成立於2022年,坐落於台灣台北市,擁抱突破性的想法和實驗實踐。

Huge capital is like a grand continent. Any other small individual,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ree media, diverse arts and border culture, is forced to hide in the deep ocean. Small individual always faces the difficulty of going ashore and the dilemma of being ignored.

 

Submarine is splited into Submarine Deck, a white box exhibition space, and Submarine Abyss, an immersive experimental bar. We try to establish a new art community by diving into unknown areas, mobilize the positions of different art groups and cultivate young artists with long-term support. By continuing to maintain a highly dynamic avant-garde attitude, we’re look forward to be the experimental art space of our generation.

 

Founded in 2022 and located in Taipei, Taiwan. We embrace breakthrough ideas and experimental arts practices.


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05巷22號
交通方式

Ⓐ 捷運中山站2號出口,出站後步行約8分鐘   Ⓑ 善導寺站1號出口,出站後步行約11分鐘

Address
No. 22, Ln. 105, Sec. 1, Zhongshan N. 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Transportation

Take the MRT Tamsui-Xinyi Red Line to Zhongshan Station. Exit 2, Walk for about 8 mins.

Take the MRT Bannan Blue Line to Shandau Temple Station. Exit 2, Walk for about 11 mins.


開館時間

展覽開放時間

週二 ~ 週四  17:00 → 02:00
週五 ~ 週日 13:00 → 02:00
週一 公休

 

酒吧開放時間

週日 ~ 週四  19:00 → 02:00
週五 ~ 週六  19:00 → 02:00
週一  公休

 

Abyss Zone活動當日開放時段
19:00-21:00、23:00-02:00
當日不開放訂位,依現場座位狀況安排。
非當日活動購票觀眾需於21:00前離場。

1F 免費參觀

B1 免費參觀,滿低消可入座

  • 19:00以前:低消為一杯軟性飲品
  • 19:00以後:
週日 ~ 週四 低消NT$500 /人
週五 ~ 週六 低消NT$800 /人

Office Hours

Exhibition hours

Tue. to Thu.  17:00-02:00 
Fri. to Sun.  13:00-02:00 
Mon.   Closed
Meal hours
Tue. to Sun.  19:00-02:00

 

1F : Free for Exhibitions. 


 

#潛艇Submarine #免費展覽

相關文章